说道息肉,大家多半会想起肠息肉,尤其是结直肠息肉。那么,胃息肉有多少人知道?其实,肠息肉在生活中并不罕见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胃息肉!
息肉,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,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。
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,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,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、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。
医学病理上,将胃息肉分为2类:1.增生性或再生性息肉;2.腺瘤性息肉。
胃息肉主要是增生性息肉,多位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,直径常小于2cm,有蒂或无蒂,一般无恶变倾向。有报道增生性息肉常伴发萎缩性胃炎。
腺瘤性息肉多位于胃窦部,有蒂或无蒂;息肉表面光滑或有细颗粒感似桑椹样改变,多数息肉表面色泽较周围黏膜红。病理分为管状腺瘤,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。
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,无症状者不需治疗;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,因为一般不会发生恶性病变,经内科对症处理之后效果较好;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%~58.3%,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即宜手术治疗。
相较于肠息肉,胃息肉的癌变几率要小很多,但也不是安全;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,确诊是否为良性,以免疏忽造成意外。